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 >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龚建东:建议鼓励社会气象观测多维度发展 快报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3-03-05 08:49:32
字号:


【资料图】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灾害性天气广发、频发、重发、并发。近30年来,全球91.6%的重大自然灾害、67.6%的人员因灾死亡、83.7%的经济损失和92.4%的保险损失,由气象及其衍生灾害引起。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副主任龚建东表示,现阶段我国气象观测是以气象部门的专业观测站网为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站网密度不足,难以满足捕获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等问题。为此,在2023年全国两会到来之际,他建议鼓励和推荐社会气象观测。

社会气象观测是指气象行业以外的公民个人、社会机构或企业等开展的气象观测活动。“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数据的获取和分发能力不断提高。”龚建东指出,社会化观测资源正在发挥重要作用,有效地补充业务观测站网密度。数量庞大的社会化观测站点,有助于加强中小尺度天气过程监测能力;同时,还能协助预报员们发送、更正天气监测和预警信息。

同时,龚建东认为,在确保气象资料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结合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提高社会化观测的收集、管理和共享能力,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这将非常有助于提升气象观测站网的密度和气象观测的“智慧”水平。

基于实际,龚建东建议加强社会化气象观测的标准体系政策引导和支持,稳步推进社会气象观测各项标准及规范的落地实施,促进数据交换、共享和应用,健全政府引导、财政补贴、多行业技术支撑、全社会参与的社会化气象观测机制。另外,加快搭建互联互通的数据平台。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通过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传输、质量控制、数据共享应用和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形成互联互通的数据平台。

此外,他还建议鼓励社会气象观测多维度发展。对于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等开展气象观测的,采取战略合作及部门协作等方式,共同构建省级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机制。积极鼓励企业拓展气象服务市场。鼓励企业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气象观测的深度融合探索,激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产生活改善所需的气象服务市场,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全业态气象服务新模式。

标签: 气象观测 全国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