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 >  > 正文
尚思宁:探索河南省文旅体康产业协同发展道路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7-11 11:35:03
字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围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迈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省陆续印发实施《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河南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河南省“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等政策文件,其中不乏“推进体卫融合”“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发扬体育文化”“健康中原行动”等指导意见。在此大环境下,整合我省“文旅体康”资源,在载体、信息、技术、服务、资金、机制等领域着力推进协同融合,形成从单线发力到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产业升级、跨界创新,互相赋能、合作共赢,在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的增长领域。

一、河南省发展文旅体康产业的优势条件


(相关资料图)

1.文——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天下名人,中州过半”“八大古都,中原有四”。河南历史文化名城、名人、文化遗产数量丰富,为文化产业内容创作提供了大量想象空间。2021年河南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2405.26亿元,占GDP4.1%。《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及“奇妙游”系列节目点击量屡创新高;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火遍南北;“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电影小镇·一路有戏”等综合文娱项目吸引全国游客驻足。2022年河南省共谋划138个省级重点文旅项目,总投资4223.36亿元,中原文化与旅游、教育、体育、康养等领域的创意融合模式正在迸发出强大活力。

2.旅——旅游资源丰富多元。截至2022年末河南共有A级旅游景区681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215家,5A级景区15家。2023年“五一”假期河南省待游客5518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10亿元,少林寺、黄帝故里、龙门石窟、红旗渠等多个知名人文打卡地引发消费集聚。“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形象塑造成效初显,以郑州国际文创园区、开封鼓楼特色文化街区为代表的城市体验游,以云台山、八里沟、重渡沟为代表的休闲康养游,以千年古庙会、AYO音乐节为代表的夜间节日游,以各级博物馆、图书馆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等等旅行新业态,“点亮”了河南旅游多样化发展道路。

3.体——体育项目蓬勃发展。我省成功承办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WTA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首届中国极限运动大会、女排超级联赛等具备强大影响力的赛事活动。河南现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7396个、体育俱乐部2086个、全民健身站点近4.5万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5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62个,其中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入选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名单,焦作“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的城市品牌越发响亮。2021年,河南省体育产业总产出为1448.79亿元,增加值为574.96亿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了3505.4万人,人口占比36.5%。2023年豫健(河南)体育集团积极加入中南五省体育产业战略联盟,着力拓展体育旅游、体医康养等“体育+”创新功能。

4.康——康养产业欣欣向荣。河南省拥有羚锐制药、太龙药业、华兰生物、福瑞堂、郑州大学医学院等一大批行业领先企业和科研机构,能够为康养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技术支撑。河南康养产业与医疗、地产、旅游等业态加速融合,旅居养老、文化养老等“养老+”新业态不断涌现。如新乡南太行主打“中药+康养+旅游”新模式;开封将文旅文创、健康养生融合,支持“养身养心养老基地”“开心养”品牌产业链建设;南阳市凭借五朵山康养度假民宿集群、宝天曼森林康养基地等特色园区,以点带面打造精品全域旅游环线。

二、河南省文旅体康协同发展的问题挑战

1.行业资源分散,缺乏协同机制。河南省历史文化景点、自然风光资源多数分布在城郊、县乡区域,而体育项目和医疗健康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一定程度上存在“错位”。受“政区分割”的限制,各主题项目经营分散,尚未“连线成片”,消费者出行成本增加,难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整体设施利用率和开发深度尚有进步空间,如省内部分图书馆、纪念堂、体育场、古镇村落等“门前冷落鞍马稀”。河南省在文旅体康产业协同发展层面,宏观政策指导、行业标准制定、统筹部门划分、监管评价机制等工作还需推进。

2.“硬件”“软件”有待升级。一方面基础设施需迭代升级。相较城市功能区,省内多数景区存在载客量不足,设施老旧,线路设计不科学,停车场、充电桩、卫生间、休息点、无障碍设施、适老化设计等配套建设不足的问题。如部分革命老区开展红色研学游,但桎梏于道路通达条件导致客流不足。另一方面服务质量有待升级,人才队伍薄弱。遇大型节庆、赛事举办期、假日高峰等,住宿餐饮费用高涨、环境脏乱差、导游专业素养不足、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佳、黄牛、乱收费等现象等致使消费者体验感较差。

3.整体消费能力不足,发展模式缺乏新意。河南消费升级态势稳中向好,2022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2元,同比增长5.3%,其中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增长12.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4%,但居民人均消费在文化、旅游、体育、康养领域的比重仍然偏低,整体消费力未在上游。省内各地文旅体康项目特色不足,同质化严重。相较发展经验丰富的地区,如成都太古里、重庆洪崖洞、长沙文和友、广州长隆园、秦皇岛阿那亚等新兴地标打卡地,河南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能力稍弱,相关产品“话题度”“时尚化”不足,缺乏持续性的创新改进。

三、奏响文旅体深度融合“交响曲”

1.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布局。明确河南文旅体康产业发展定位,以“全域发展”的新理念,逐步整合省内自然山水、历史人文、体育设施、中医药康养等资源。实现统一协调的工作统筹力和联合开发力,结合各地市禀赋优势和本土特色,谋划布局一批文旅体康重大项目“穿成线、连成片”,并提供“用地、能源、生态、招商、融资”等方面的配套扶持。支持文体旅康有关企业成立产业联盟或商会等行业组织,促使其破圈发展。

2.打造产业集群,改善发展环境。以“文化”为引领,以“旅行”为驱动,以“体育”和“康养”为特色,建立综合业态融合发展模式,并围绕美食、居住、旅游、购物、娱乐、医养、会展、赛事等关键要素,培育本土特色企业品牌百花齐放,打造河南文旅体康复合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搭建产业平台,培育生态系统。利用网络数字技术打造融媒体平台、产学研协同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等,推动河南省文旅体康领域数据信息和技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和品牌共享等目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整体服务质量。逐步完善全域智慧旅游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市政配套设施,尤其是县域乡镇、革命老区的交通条件。学习借鉴“淄博”经验,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为“放心消费”筑基石,带动全域发展新跃升。

3.壮大人才梯队,创新宣传推广。引培并举。发挥“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新媒体平台作用,支持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来豫交流经验、驻地创业,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推行“产教研用”融合,鼓励高校培养掌握文化、旅游、体育、科技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专家咨询和定期交流机制,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统筹做好营销宣传工作。积极在各类品牌展会协调联动,联合引进或创办具有强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文化艺术、民俗活动等,打造“项目矩阵”,扩大居民参与度。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分析目标定位者的消费偏好,针对性打造推广方案。借助互联网营销模式,把握“热点”机遇,充分利用新媒介如抖音、B站、微博等平台,在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心中加强植入,提高中原大地的综合吸引力。

(作者:尚思宁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