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 >  > 正文
激荡20年,招行信用卡的「功与名」VS「罪与过」
来源:云掌财经节点财经  时间:2023-08-01 21:21:01
字号:

文 / 八真


(资料图片)

出品 / 节点商业组

吃饭刷卡、购物刷卡、旅游刷卡……现如今,我们身揣一张信用卡,走遍全球不是梦。

细数人类数千年的金融故事,信用卡的发明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因为“先享受,后付款”的全新理念,彻底颠覆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并掀起了一场包括支付工具、财富掌控手段、借贷关系、信用合约等在内的巨大的社会变革。

但在硬币的另一面,它也因为诱发强烈的“拔草”、“剁手”欲望,促使人们花掉他们原本可能不花的钱,而被称为“天堂的毒药”……

在中国,若提及信用卡的渊源与化变,招商银行必定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更是行业的“执牛耳者”,其不仅带领同道把这项“舶来艺术”发扬光大,完成了从猎奇到常态的本土化布局和普及,且与日俱新地保持进化,不断奠基、异构与之相关的创收体系、评价体系、风险体系、资产组合体系。

然而,囿于信用卡本身的“双面天使”基因,招商银行也不得不纠葛在“功与名”和“罪与过”之间。

激荡20年:功与名

早在1985年,国内便诞生了第一张信用卡,名叫中银卡。此后,其他国有大行纷纷跟进,比如工行的牡丹卡、农行的金穗卡、交行的太平洋卡,以及两大国际卡组织Mastercard和VISA也在1987年和1993年先后驾临,中国开始步入信用卡时代。

但彼时,老百姓对持卡人签名确认交易这一国外的成规仍缺乏信任,叠加根深蒂固的储蓄观念和量入为出的开支习惯,都让信用卡这个外来客明显水土不服,也导致该新物种在问世之初的10多年里偏居一隅。

可尽管如此,招商银行还是从中洞察到商业趋势,于2000年针对个人业务提出:“从战略上考虑,发行信用卡可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利于实现打造百年招银的长远发展”。

说干就干。2001年,招商银行与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合作,引入后者的专家团队担任顾问,组建了国内第一家集发卡营销、商户管理、清算运营、风险管理等于一体集中运营的信用卡中心。

2002年12月,招商银行信用卡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首发仪式,凭借“免抵押、免担保,一卡双币、通行全球”的首张国际标准信用卡,踏出里程碑式的一步。

之后几年,在“头雁”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后浪下场逐势,信用卡赛道很快进入到跑马圈地阶段。

秉承“早一点、快一点、好一点”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招行信用卡通过“签名密码随心选择”、“短信消费提醒”、“24小时异常消费监测”、“消费明细E-mail告知”、“失卡万全保障”等安全措施,以及各式各样的联名卡、丰富多彩的推广活动,加速定义服务准绳、产品形态和拉新促活玩法,迎来跨越式成长。

比如,2003年与国航联袂推出的具有里程积分功能的“国航知音信用卡”,“牵手”惠普电脑上线的邮购免息分期模式,2004年的“非常新加坡”,2005年的“非常迪士尼”,都成为迄今行业普遍采用的样本。

至2006年,招行信用卡发卡量率先突破1000万张,占据中国国际标准信用卡30%以上的市场份额,牢牢树立了域内领导品牌的形象。

再把视线拉近,来到移动互联网爆发前夜的2010年。伴随着用户行为从传统线下渠道向新型线上渠道迁移,招行信用卡率先转变思路,由运营驱动换道技术驱动,制定了“手机优先策略”。

这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掌上生活APP。

作为全行业第一款信用卡应用软件,10年间,掌上生活APP逐浪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从1.0演进至9.0,历经运营重构、经营进化、生态化探索、AI转型,把握前沿技术和需求脉络,奋楫笃行。

今天,我们打开掌上生活APP,除了便利使用“e号贷”、“e招贷”、“e闪贷”、“e分期”、“现金分期”、“掌上取现”等信贷产品和卡管理工具,还能找到饭票、影票、惠购等场景,亦或者充值缴费、观看直播、滴滴打车。

可以说,其早已超越信用卡范畴,蜕变为一个连接亿万人的金融、生活、消费,集合吃住行、游购娱等体验的国民级综合平台,也为自身筑起又高又深的“护城河”。

导向业绩端,截至2022末,掌上生活App累计用户数1.37亿户,报告期内日活跃用户数峰值672.34万户,期末月活跃用户数4,384.13万户,各项指标均居同业信用卡类App前列,背后的招行信用卡亦已拥有超过7000万持卡人,累计发卡突破1亿张,年交易额突破4.8万亿,年收入超过920亿元。

从2002年到2022年,该如何总结招行信用卡的激荡20年?

微观层面,这是磨砺自我、夯实根基的20年。

招行信用卡在一连串涤旧生新、应时应势的前瞻举动中,迸发的迭代创新力,永续生命力、边界延展力,赋予巨头穿越周期,锚定未来的底气与勇气。

中观层面,招行信用卡的激荡20年,是开荒拓土,为行业掌灯定调,重塑筋骨的20年。

第一家专们的信用卡中心、第一张国际标准信用卡、第一款信用卡应用软件……以及“10元风暴”、“非常系列”、“一招过”、“积分付”等各类首发、首秀、首展,正是这N多个第一、N多个首创,打了样,留了本,犹如灯塔般指引行业走出迷途,看见曙光,亦使之后续的稳妥前行有了参照物。

宏观层面,招行信用卡的激荡20年,是提升全民品质生活,促进消费升级,开启中国梦的20年。

不妨引用一句在朋友圈广泛流传的话:“你的每一次花钱都是在为自己想要的生活买单”,其实这正是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过去的20年里,招行信用卡发力“大营销”,面向多元客群,结合生活场景,细致细分,扩宽消费金融产品线、积分权益圈,消除借贷间的关键限制,简化手续,某种程度上,为人民群众带来不用等待的大幸福与无处不在的小确幸。

激荡20年:罪与过

在信用卡的时间长河里,招商银行毋庸置疑是公认的探路先锋,也的确创造过不小的奇迹,助推行业从懵懂走向明理,从稚嫩走向成熟。

招商证券研报显示,2008年Q4-2018年Q4,中国信用卡期末应偿贷款总额由1582亿元增长至6.85万亿元;2007年Q2-2018年Q4,中国信用卡授信总额由4116 亿元增长至15.4万亿元;2011年-2018年,中信用卡发卡量2.85亿张激增至8.86亿张。

但在商业演变和逻辑进化中,因为利益驱使,银行滥发、爆发、重复发,以及变相诱导用户办理信用卡,亦滋生了不少暗疮和痼疾。

“信用卡的秘密历史”中,记者洛厄尔伯格曼曾揭示行业赚取创纪录的利润并让消费者承担更多的债务。

事实上,近些年,尤其集中在2018年以前,银行一味追逐发卡数量和超额收益,榨取剩余价值,争先以“无担保”、“无须收入说明”等极尽“优惠”的条件吸引民众办卡,更在明知大学生属于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群体的情况下,还毫无底线地大肆推销,常常使持卡人陷入“背负巨额欠款—恶意透支—遭遇暴力催收”的恶性循环,甚至酿成人生悲剧,同时也提高了全社会的债务杠杆,催生灰色产业链,为经济危机埋下伏笔。

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是,截至2022年9月末,中国信用卡规模达8.76万亿元,绝对规模超过美国信用卡贷款规模。

某专家认为,由信用卡引发的乱象可归结为三类:一是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一再降低办卡门槛,放松风控,过多发卡、过度授信;二是日常经营管理粗放,息费不透明,分期业务过度营销,侵害消费者权益;三是部分银行过度依赖外部合作机构发卡、催收,滋生风险隐患。

对此,监管在2021年底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包括强化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严格规范发卡营销行为、严格授信管理和风险管控等多项整治举措。

而在信用卡“高歌狂飙”的路途中,招商银行既为领航者,又是大体量优势加持者,“贡献指数”自然不在话下。

如图所示,2022 年上半年,招商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仅次于建设银行,位居行业第二;同期,于主要上市银行中,四大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均低于5%,平安银行与招商银行信用卡贷款占比较突出,分别为18.5%及14.4%。

2022年,招商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余额156.5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04亿元,信用卡贷款不良率1.77%,处在历史高位。

故而,我们看到,在消费投诉重灾区的信用卡业务,招商银行的合规性瑕疵较多。

黑猫投诉上,搜素招商银行信用卡、中信银行信用卡、平安银行信用卡,出来的维权信息分别为19188条、16795条、5956条,涉及随意扣款、违规收取循环利息、虚假宣传、私自开通增值服务等内容。

比如,一位消费者写到,招行信用卡以免费使用的噱头,没有短信通知,多次扣除利息,多次扣除费用,5万的信用卡用了几年,光产生的利息就超过了本金,当初办卡时,并没有明确说明利息计算方式,也没有给我讲解什么叫全额记息,复利计算……

另一位则愤慨道,办理招行信用卡时,工作人员说不收取服务费,期间从未使用该卡付款,今天发现产生了120块钱的服务费,拨打客服要求转人工拒不服务,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图源:黑猫投诉

据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情况通报,2023年第一季度,信用卡业务投诉32142件,占投诉总量的30.6%。

就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信用卡业务投诉19132件,占投诉总量的65.9%。其中,招商银行为1255件,占其投诉总量的61.5%。

当然,招商银行的问题不是个例,它反映出,整个信用卡行业从草莽生长向规范运行过渡、转型的趋势下,一些必定要经历的特殊时刻,也给个体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但这绝也不是任何发卡行叫屈和不作为的理由。身为行业翘楚,招商银行理应轨物范世,肩负更大的社会责任,在追求经济效益过程中更好的保障消费者权益、统筹社会价值。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标签: